一畦畦农田整齐排列,一条条机耕路在田野上纵横交错,一排排水渠从河岸边向远方延伸……经过一年多的整改提升,水头镇南湖社区6234亩土地喜提新“身份”——高标准农田。通过土地流转,一块块“巴掌田”“补丁田”被抹去了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的田垄界限,化为一眼望不到边的“方块田”“高产田”。 “小田”改“大田”,“耕地”变“高标”,水头镇为南湖良田配齐水利设施,种植管理机械化,不仅成本降低,亩产量还上升了。这是我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果之一。截至目前,我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4.70万亩,其中永农内高标准农田10.08万亩,现状“多田套合”率为90.27%,全省排名第12位,全市排名第一。 因地制宜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2023年6月,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浙江样板的实施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多田套合”的概念,即以耕地为基底,将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区块建设为高标准农田,通过布局优化,引导坡度高、布局散、条件差的永久基本农田向平原地区集中优化。通过实施“多田套合”农用地布局优化,形成“农用地—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层层套合的“金字塔形”的农用地空间格局。 我县地貌构成大体为“七山一水二分田”,耕地的空间特征、土壤质地、基础肥力、水文地质条件与平原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多田套合’是破解农业生产空间碎片化的必然选择,”县资规局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多田套合”通过分类实施建设,提升农业空间的生产能力,促进优质农田布局优化,破解我县耕地空间碎片化、利用低效化等问题,保障我县的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任务。 特别是今年台风期间,我县各地农户抢收稻谷,在台风影响之前及时将农作物应收尽收,离不开我县因地制宜夯实高标准农田建设所取得的成效。“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田机耕路进行硬化,并将零星土地进行整合,为机械化操作提供了前置条件,这也是能快速抢收的关键。”万全镇农办相关负责人说。 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萧江镇叶段村河坤片,该地农户黄日锦通过在示范方种植“中组53”,结合高标准农田的提升,今年亩产近700公斤,同比其他品种,亩产量增长率达60%以上。“没想到今年收成提升这么大,多亏了农业部门的帮助。”黄日锦笑着说。 在土地综合整治实施项目中,萧江全域项目区内永农面积为5035.73亩,经过改造,永农内高标准农田面积为4648.73亩,项目区内多田套合率为92.31%。“我们通过建设一批、调整一批、认定一批高标准农田,实现农田“优质、集中、连片”,统筹推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空间布局的层层套合。”萧江镇相关负责人说,高标准农田提升建设涉及垟心金村、毛家处村等9个村,影响建设范围周边3000余户农户粮食亩产增收50公斤以上。 “我们与农业部门通力合作,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县资规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抗灾能力,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县重要工作之一。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国土调查结果为底数,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结果为基础,结合“绿色农田”建设、“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等项目选址,科学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粮食功能区项目立项,优先选择坡度较小、地块相对集中连片的地区实施。全县累计完成新建和改建高标准农田35.70万亩、建成灌排渠系500余公里、新建改建灌溉堰坝机埠165座。 顶层设计推动工作领跑全市 一步先、步步先。我县及早编制《平阳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规划》等专项规划,系统谋划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资金安排,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同时,我县将“多田套合”工作纳入“十四五”农业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加强与《平阳县土地整治“十四五”规划》《平阳县耕地保护利用规划(2023-2027年)》等规划的衔接,重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工作。 为将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利用。春风里、烈日下,我县各乡镇工作人员深入田间,以脚丈量每一寸土地,勘察每一个地块的土地性质,明确实施路径、建设地块选址,并绘制成册;工作专班组运筹帷幄,充分利用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调整政策,将坡度、连片度等不符合高标田建设要求的零星永久基本农田进行布局优化调整,做大拓展符合高标准农田实施标准的永农地块。 依托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的基础,我县在全省开展“多田套合”工作时,持续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为优质耕地与永农、高标田层层套合打好基础,并形成层层套合“金字塔形”的农用地空间格局,该项工作持续引领全市。 |
|